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读鲁迅有感

    与《读鲁迅有感》相关的范文

  • 08-05 2014秋季学期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 20xx秋季学期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一,年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6人.全班纪律比较稳定,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学习有积极性.但一部分差生由于自觉性差,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有很大的困难,学积极性不高,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二,全册总目的要求 1,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科学等的教育.2,能独立识字,坚持讲普通话,学120个生字.3,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等理解词 ...

  • 01-01 让心河绿水长流(2014年湖北高考获满分优秀作文)
  • ·让心河绿水长流(20xx年湖北高考获满分优秀作文)   当船儿慢慢驶过洞庭湖时,或许对于范仲淹,引发的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慨叹,而对于我则是对那浩淼烟波的感动;当人们伫立于西湖畔时,或许那些文人墨客会有感而发来一段“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之类的妙句,而我则会为那碧波荡漾的湖水,云蒸霞蔚的远山而心神摇旌。   同一处胜景,在不同人的眼中,自有它不同的佳妙之处;同样的感受,在不同人 ...

  • 11-18 语文综合实践计划
  • 语文综合实践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 ...

  • 09-24 读你2014年轮-读有感
  • 读你90个年轮-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有感 李勇其 岁月如歌,弹指一挥间已过九十载。作为一个党龄不到3年的共产党员,在光荣的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的时刻,手上又捧起了手中的党史,重温了一段光荣而又辉煌的历史,怀着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写下自己的感悟。 当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初叶,大地又一次被黑暗吞灭,神州笼罩血雨腥风。那位传说中的盘古老人累了,他早已没有回天的神力,而此时,一个活生生的、年轻的盘古,在黑夜与血火 ...

  • 05-24 2014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20XX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一、课标要求: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 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

  • 02-24 命题议论文该怎样审题
  • ·命题议论文该怎样审题   在学校里,教师出个题目,让学生作文,这就叫做命题作文。有的同学说:命题作文难。这话不无道理。命题作文作为作文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要求我们必须按题目规定的内容写作,不能离开文题去自由挥洒、纵横驰骋;就议论文来说,也就给议论什么和怎么议论都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命题作文往往只有孤零零的几个字,没有材料的启发和暗示,特别在考试时,考生要在短时间内针对命题确定文路,审题自然就显得举 ...

  • 04-30 201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20XX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28人,其中男15人,女13人。经过5年的努力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上课,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学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有一定的认识,集体主义观念在逐步加强。六年级了,大部分学生意识到自己面临升初中的压力,所以班级中涌现了一小部分能在学习上下苦功夫的孩子,他们不仅在学习上,还在行为习惯上都成为同学的好榜样, ...

  • 07-17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 第一单元 复习目标:能有感情的朗读本单元课文,回答课后习题,背诵第三课课文,能掌握本单元中的生字词。 复习过程: 一、朗读第一课。 1、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 2、造句: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3、多音字:正 二、朗读第二课。 1、会写文中生字词。 2、能用文中关联词造句。 3、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复习第三课。 1、背诵课文。 2、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意并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你知 ...

  • 08-15 第七章高考试题类编名句背诵
  • ·名句背诵 1、(1993)写出下列各诗词名句的下句:(任选四句)(4分) (1)蚍蜉撼大树,( )。(韩愈《调张籍》) (2)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3)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4)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一》) (5)待到山花烂漫时,(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1994)写出下列各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三句)(3分) ...

  • 09-30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仅初中学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