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送隐者一绝

    与《送隐者一绝》相关的范文

  • 09-13 让评价语在课堂上生辉
  •   “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一线教师应以自己精湛的语言评价艺术,创设教育教学氛围。   一、准确贴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既要准确得体,又要有启迪心 ...

  • 04-20 建党九十周年诗歌集
  • 建党九十周年诗歌集 旗帜飘扬 作词:田井军 井冈山的星星之火 点亮温暖的太阳 遵义会议的宏伟畅想 翻开崭新的篇章 在鲜血染红的旗帜上 写着我的名字共产党 一座座丰碑在百姓心上竖立 一面面旗帜在人民心中飘扬 延安窑洞的微弱灯火 绽放无限的光芒 百万雄师的声声号角 激荡滚滚的长江 在鲜血染红的旗帜上 写着我的名字共产党 一首首赞歌在祖国大地传唱 一面面旗帜在人民心中飘扬 田井军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 ...

  • 12-20 喜迎十八大演讲稿:她们撑起南小半边天
  • 喜迎十八大演讲稿:她们撑起南小半边天 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她们撑起南小半边天》。 在宜昌市高新区金东山斜坡上坐落着一所环境优美、底蕴深厚、人文和谐的小学-南苑小学。风雨兼程一路走来,她经历了沧桑与坎坷,收获了幸福与荣光,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孕育着无数优秀的儿女;又如温暖的摇篮,承载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的童年生活。今天,我要说的就是在这里工作、生活的娘子军。 首先,我想以赵宝凤 ...

  • 09-04 师德师风培训讲座讲稿
  • 师德师风培训讲座讲稿 师德的内涵与师德建设 扶满洋 师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行业公德。它又是社会文化长期积淀的特定的一种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行为的综合体。同时,作为社会的一种道德观念,它与其他的观念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师德观必定反映出其不同时代的特征,新时期的师德内涵也应体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因此,人们应从时代特点看待教师形象,教师更应以新的 ...

  • 12-02 友好小学第六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 会宁如东友好小学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经典诵读的意义 中国的古典诗文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简意丰,也包含很多哲理。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文化底蕴,同时亦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久经历史考验的教科书。学生 ...

  • 09-26 1994-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 ·1994-20xx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11、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c)(3分)(1994年高考题) 菊花元缜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 c.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 ...

  • 07-22 理想信仰-名人名言
  •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理想,能给天下不幸者以欢乐!--高尔基 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伏尼契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高尔基 理想无非就是逻辑的最高峰,同样美就是真的顶端。艺术的民族同时也是彻底的民族。爱美就是要求光明。--雨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鲲鹏自有 ...

  • 06-30 第七章高考试题类编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鉴赏 (1990年)阅读下面文天祥的《念奴娇》,完成1-2题。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忽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堂堂剑气,斗牛空以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乙)。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1、(甲)(乙)两处的文句依次是 A、此恨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B、此恨凭谁雪 看涛生云灭 c、 ...

  • 12-22 古代诗歌鉴赏
  •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一测试要点1.鉴赏古诗的内容鉴赏古代诗歌首先要读懂内容,如果连内容都不懂,那其他就都谈不上了。怎样才能读懂内容呢?当然先要看诗歌的题材,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是写景的还是抒情的;再看具体的人、物、景。同时咏史的,还要看作者是客观评价呢,还是借诗咏怀呢?请看1994年这道高考试题:对下列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