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析李清照[如梦令]

    与《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析李清照[如梦令]》相关的范文

  • 03-14 同课异构听课体会
  • 同课异构听课体会 在邯郸市新课堂“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邯郸市优秀教师赵艳和武汉常青实验小学教师李文燕两位教师分别执教的李清照的《如梦令》,这两节课听下来使我对古诗词教学有了重新的认识。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两位老师都合理利用了多媒体,通过课件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诱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变学生配角为主角,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 ...

  • 05-26 初一上学期课内文段阅读精选第六单元
  • 第六单元 二六为学 阅读下列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文段一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1.解释 ...

  • 08-28 新版初中语文第一册阅读与练习(华师出版)第六单元(附答案)
  • 新版初中语文第一册阅读与练习(华师出版)第六单元(附答案) 26.为学 一、文学常识 《为学)选自____,作者__。此篇文章的原题是____________,可见是写给子侄们看的,目的在于____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1.逮()2庸()3.迄()4屏()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吾资之音,不逮人也。昏: 2.吾材之庸,不迷人也。庸: 3.旦旦而学之。旦旦: 4.其与庸无以异也。无以: ...

  • 11-29 诗词教学体会:情景交融感悟顿生
  • 诗词教学体会:情景交融感悟顿生 -谈《如梦令》的教学 今天教学《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邀请了实习生来听课。课后,实习生主动找我谈听后感,总结了很多优点,说学到了很多。最后他提出了一个疑惑,问我:“诗词教学,如何把握情与景的关系?” 情景交融是理解诗词的重要教学手段,而且,在我看来,情景,不能只局限于诗词本身的情与景,还应包括课堂教学的情与景,师生互动的情与景,如此交融,学生感悟更深。本课情景交 ...

  • 11-04 名言警句精选(音序排列)
  • 名言警句精选(音序排列) B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 ...

  • 07-22 经典名句
  •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 08-14 第二章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第三节古代诗歌
  • [第二章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 ·第三节古代诗歌 一、考纲要求 1.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韵律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二、知识结构 1.古代诗歌的风格和意境。 2.古代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 3.古代诗歌所包蕴的思想内容。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①欣赏古代诗歌,要注意作品的不同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 ...

  • 10-21 高考诗歌鉴赏题应对方法(一)
  • ·高考诗歌鉴赏题应对方法(一)   诗歌鉴赏题应该侧重考查考生文学鉴赏的能力。综观高考命题,它依循《考试说明》,一般是从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三个方面-概括地说,是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入手检测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我们发现,无论是在整体空间,还是在局部层面.甚或是在个别字、词处设问,这些选项尤其是答案所在的选项均指向于对读物的整体理解,在采点时突出了鉴赏的整体性。 首先说内容理解。   第一,就 ...

  • 12-24 诗歌鉴赏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 ·诗歌鉴赏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技巧   严格地说,诗歌鉴赏题正式步入高考殿堂应该是始于1994年。从此至今,这种试题权重日见增大,形式日趋稳定,命题技巧日臻圆熟。当然,在为高考天地拥有了体现文学鉴赏要求的诗歌鉴赏题这一美丽“风景”而喝采鼓掌时,我们也不能不正视我们学生解题时无所适从的窘迫现实。为此,本节课拟从命题特点这一角度,就高考诗歌鉴赏题谈谈有关看法,以期为大家顺 ...

  • 12-22 古代诗歌鉴赏
  •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一测试要点1.鉴赏古诗的内容鉴赏古代诗歌首先要读懂内容,如果连内容都不懂,那其他就都谈不上了。怎样才能读懂内容呢?当然先要看诗歌的题材,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是写景的还是抒情的;再看具体的人、物、景。同时咏史的,还要看作者是客观评价呢,还是借诗咏怀呢?请看1994年这道高考试题:对下列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