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高一学生写给父母的信(诗歌方式表达)

    与《高一学生写给父母的信(诗歌方式表达)》相关的范文

  • 07-15 写给六一的诗歌
  • 写给六一的诗歌 幽兰雅韵/文 童年的足迹 孩子, 从你第一天入园成为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那天起, 你的“六一”不仅仅局限于爸爸妈妈的祝福, 你的“六一”揉进了老师温暖而又灿烂的笑意, 你的“六一”注入了嬷嬷老师真心的呵护与照顾, 你的“六一”弥漫着食堂婆婆老师香喷喷的饭菜, 你的“六一”牵引着门卫爷爷、保安叔叔关注的目光, 你的“六一”追逐着同伴之间友爱的欢声笑语。 你的童年从此五彩缤纷丰富多彩。 ...

  • 01-28 家长会体会:让爱与责任为家护航
  • 家长会体会:让爱与责任为家护航 经过老师和学生的精心准备,初二三班以“让爱与责任为家护航”为主题的家长会终于召开了,作为三班的思品老师兼副班任我有幸参加了这场让我难忘的家长会。 为了召开一次有意义,有价值的家长会,不论是老师还是班里的学生都做足了准备,本次家长会的内容主要有:第一,以鼓励每个学生为目的来汇报班级情况和进行成绩分析;第二,由班主任介绍班级各任课老师;第三,与家长携手,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

  • 06-06 教育随笔:写给马上面临文理分科的孩子们
  • 教育随笔:写给马上面临文理分科的孩子们 马上就要进入6月份了,高中生只要已进入六月份,就已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这种兴奋感尤为强烈,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 (1)高三的高考。6月7、8日是高考的日子,每年有很多学生从中浴血奋战,闯入自己理想的高校,虽然高考离高一的学生还有点早,但是心中的那点不真实感随着高考的临近,也慢慢的清晰起来。 (2)中考的到来。伴随着中考的到来,很容易让高一 ...

  • 01-27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
  • 高一备课组共有陈秋景,陆宁昌,王富娥3位教师,经过集体讨论,备课组成员就高一学年如何有效开展语文教学和教研工作达成共识,形成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学校提出的校本教研,高效高质的方针,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集思广益,挖掘教学教研潜力,实现资源共享,卓有成效地提高高一教学教育质量.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20XX年高考考试手册对高一学生语文学科的考查要求,注意新课讲授与阅读理解的提高 ...

  • 03-16 高一语文(必修3-4)备课组教学计划
  • 一、总体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暨第一学期的教学探索,我们的教学目标继续定位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积累·整合、(二)感受·鉴赏、(三)思考·领悟、(四)应用·拓展、(五)发现·创新,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二、具体措施: (一)、积极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高一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是课改成员。所有成员都要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内容,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 ...

  • 05-03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文言文翻译(x): 平均分4分,主要是两个分点没答出来:盍和背去 诗歌鉴赏第一题(x): 答得不好,很多同学答成“欲”或“卑”;此外选对了“沉”的同学,未指出夸张手法或判断错误,误答成“沉”写出了地势低。 诗歌鉴赏第二题(x): 平均分为2分。有的学生在于审题上的偏差,答非所问;有的学生对句意不理解,如第三句理解为“鸟儿很多,飞得很远,把草给淹没了”,“距离太远所以看不 ...

  • 11-07 高一语文组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 一 本期的主要任务 1、完成必修3和必修4的教学任务; 2、加强基础练习,落实单元训练,努力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3、加强备课工作,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促进共同进步; 二 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语文组的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把新课标配套的“自学-探究-反思”模式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

  • 06-06 写给班上同学们的一封信(临别赠言)
  • 写给班上同学们的一封信(临别赠言) 亲爱的同学们: 三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为了写这封信我酝酿了很久,每天都想着该对你们说什么,说了你们是否会听,你们是否会做,你们是否会很出色等等,但我是一个固执的人,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我的学生是最优秀的,你们可以成为我的骄傲!所以因为我的固执,一定要写这封信,把我想的,希望的,担心的说给你们听,相信你们应该有和我共同的某些感受,思想应该可以达到一定的深度,可以理 ...

  • 05-13 匆匆与君说-写给我的同事们
  • 匆匆与君说《匆匆》-写给我的同事们 今天上午第二节,听了小孟老师执教的《匆匆》一课。匆匆之间,有些匆匆的思考,想匆匆地说说!之所以那么“匆匆”,是因为对这篇文章,虽然之前也匆匆读过,却没有从教学特别是从六年级起点的教学的角度考虑过。 倒也匆匆地认为,教学此类文章,一要深入研读之,把握文章主旨,写作特点,表达特色;二要从教学的角度加以考量,既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期望学生有什么获得。这当然都离不开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