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孔子为何"三月不知肉味"?

    与《孔子为何"三月不知肉味"?》相关的范文

  • 02-23 小学阶段出现的名言警句
  • 小学阶段出现的名言警句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三字经》 2、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三字经》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莎士比亚 5、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伊索 6、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 7、人 ...

  • 01-20 读书-名人名言
  • 第一部分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 ...

  • 03-09 名言警句精选
  • B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 ...

  • 04-15 八荣八耻学习心得-修身当先知耻
  •  教育周刊:《南史》记载了陶弘景的一句话:“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可见对自己的要求之严,反观现在高校出现的诸如学术腐败、学术标准丧失的现象,令人深思。您如何看待荣辱观念与人格塑造的关系?   彭林:我想,问题出在两个方面。第一,把为学与做人分割了。儒家的学说,以修身为基础,《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无论职位高低,修身都是每天必做的功课。而修身当先知耻。《孟子· ...

  • 10-20 师德体会:为学为师为人
  • 师德体会:为学·为师·为人 坝街乡上燕小学:韦春台 关于为学,先贤彭端淑曾侃侃而谈,有《为学》一篇而千古传承。可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今之为师,每每捧于手心,均有感慨无穷。今之重释手心,铮铮言语,贯穿周身。无须忍受世间百般苦,莫如穷心参究天下圣贤书。先贤彭端淑执其手笔,朗朗高呼-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 ...

  • 09-16 师德师风学习体会:师爱为魂
  • 师德师风学习体会:师爱为魂 在xx支教的成都教师胡忠、谢晓君夫妇当选为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令人感动的就是他们崇高的师德。他们的当选反映了当今社会对理想教师的期待和高尚师德的呼唤。 在中国,没有那一种职业像教师这样,人们首先注重的是其道德,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有没有合格的师德,是社会判定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准。 当前教师的师德问题颇为社会所诟病:部分教师无心教书, ...

  • 01-12 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
  • 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伶俜 聘请 娉婷 纵横驰骋 B.泥淖 悼念 飞棹 绰绰有余 c.蚊蚋 纳罕 木讷 方枘圆凿 D.渎职 赎罪 木椟 穷兵黩武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吃了半个月的中餐津津有味,回到家便蒙生了在大特尔诺沃办首家中国餐馆的念头。 B.我将一如继往,努 ...

  • 05-25 读于丹有感
  • 读于丹《论语感悟》有感 最近一年,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每天出去疯玩到很晚才回家,或是H歌,或是泡吧,又或是玩四人游戏,现在每天下班回家是哪也不去,崽崽上小学一年级了,为了让她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我们家的电视机都放假了,每天我会拿出一本书,陪着小孩做作业,然后她也会在做完作业后和我一样手棒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她活在她的童话世界里,我也会沉静在另一个世界中,或是气愤;或是感动 ...

  • 03-06 新版初中语文第一册阅读与练习(华师出版)第五单元(附答案)
  • 新版初中语文第一册阅读与练习(华师出版)第五单元(附答案) 21.(论语)十刚 一、字词知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平()默而识之()不亦乐乎()诲人不倦()人不知而不愠()诲女知之乎() 2.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智",聪明)人不知而不愠(愤恨)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危险)c.不亦说乎(也是、也)默而识之( ...

  • 11-05 八荣八耻学习心得-从传统文化看荣辱观的养成
  •   教育周刊:中国人自古注重荣辱问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在古代文献中,有关荣辱观的论述还是很丰富的。   彭林:荣辱观,就是怎样看待荣与辱,以做怎样的事为荣,以做怎样的事为耻,有其鲜明的道德指向,实质上是价值观问题。历史上,最早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性的是周公。商纣王以为自己的权力是天佑神授,所以为所欲为,暴虐无道。结果牧野之 ...